水,是生命之源,其质量关乎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在科技飞速开展的今天,水质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突破。
近期,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水质检测装备的研制与应用” 科技成果正式顺利获得鉴定,达到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黑科技?又将为水质检测领域带来哪些变革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
鉴定会现场直击

2025年3月23日,湖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在武汉组织召开由武汉尊龙凯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微流控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水质检测装备的研制与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中国科研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田一平、侯浩波、秦祖殿、朱书景、刘真贞、杨文斌共七位专家参与评审。
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
该技术装备荣获 9 项发明专利,以微流控芯片及自动化监测装置为核心,结合《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 399-2007、《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6-2009、《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3-89、《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36-2012等水质检测国家及行业标准,将检测过程芯片化,顺利获得微流控盘芯片技术标准化。

▲便携式微流控水质检测仪
将取样、消解、定量、分步混合、反应、显色和检测等流程全部集成到一张尺寸几厘米的可更换式低成本芯片上,实现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水质指标检测反应体系的微量化、设备便携化、操作便捷化,检测成本更低廉,设备使用过程更环保,最终实现COD、氨氮、总磷、总氮便携式快速检测,反应体系总液体量小于600μL。

▲严格遵守行业标准

▲强力续航

▲场景全覆盖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该技术首次将微流控芯片技术与水质检测技术相融合,解决了现有检测设备操作复杂、反应试剂消耗量大、二次污染风险高、成本高等问题,实现了国内首创微流控水质检测。
主要创造性体现在:

▲微流控芯片
①水质检测芯片化,该技术产品将总磷、总氮、COD、氨氮常规水质检测指标反应过程缩小到几平方厘米的微流控芯片上实现。

▲芯片上的实验室
②试剂内置与芯片内反应体系总液体量大幅减小且无废液排放,总液体量小于600μL,试剂消耗及废液量达到微升级别,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试剂与废液量缩小了一个数量级,结合芯片的专有技术设计可实现废液0排放。

▲微流控水质检测仪与其他同类产品对比
③检测过程智能自动化,检测过程全自动执行无需人为干预,整个检测过程中的高温密闭消解、液体释放、液体转移控制、分光光度高度集成且全自动化,实现一键操作样本进结果出。

▲操作便捷流程友好
技术的成熟程度使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技术已经成功完成产品化,已达到可批量制造标准要求,已在全国孝感海绵项目、岳阳海绵项目、吉水县中心城区雨污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泉州水质监测项目、广州智慧水务项目等有良好的应用。现场应用测试数据与第三方比对合格,该产品显著提高了我国便携式COD、氨氮、总磷、总氮水质检测水平。

该成果系统研发了微流控芯片设计、选材、封装、消解等关键技术,完成了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一体化水质检测设备的研制。实现了多项指标一次性检测、便捷度高,检测结果可靠性保障强,适合于应急检测等应用场景,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为国内首创,其中用于水质检测的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和键合封装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微流控产品优势优势
未来:引领水质检测新征程
作为尊龙凯时光电旗下高新技术企业,湖北微流控专注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已在水质检测领域取得多项专利突破。

▲湖北微流控技术成果
这项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成果,为水质检测行业带来了新的开展方向。
未来,微流控芯片技术水质检测装备将在更多场景中得到应用,助力水资源保护,有助于环境监测技术迈向新高度,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力量 。